当我们谈论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点击上面蓝字“体验大地”关注本公众号
当我们谈论孩子为什么
不爱学习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文丨史金霞
01
“史老师啊,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
哈哈,今天是个好日子——
“请您快告诉我们答案吧,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
哈哈哈,今天真的是个好日子——
“好吧,为什么?“
这还用问为什么呀,只要我们人好,心情好,不管哪天,每时每刻,它!都是好日子!而且,我们在这世上的每个时刻都是唯一的,时间如大河滔滔,奔流一去不复回,朝为青丝暮成雪,这每分每秒,我们该如何度过?……
“可是,这与‘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有什么关系呢?请您告诉我答案吧,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你一再追问,所问的都在表皮,在问题面前,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想着:“快给我答案!”可是,你却并没有想过,为什么你总是遇上不知道答案的问题,为什么你总是解决不了问题,其原因就在于,你总是只想要一个答案。
除了想要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外,你咋不想着自己首先试着给出一些可能的答案呢?或者,你有没有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其他的问题呢?这样,都是在独立思考,在试着去解决问题。
“哦,那您能告诉我,您刚才的‘今天是个好日子’那些,跟‘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到底有什么联系吗?我这是在问相关的其他问题了吧?”
不,因为你仍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思考。你不过是把之前想要的答案,巧妙地置后了,你不过是伪装成接受批评努力思考的样子而已,而且,关于你所问的这个新的问题,你所采取的仍然是和“元问题“一样的“快给我答案!“的思维方式。你的逻辑,始终没有改变。你的独立思考,并没有开始。
卒。
简明逻辑
作者:德博拉·J.贝内特
译者:刘新文/陈昭君/陈昭明
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20年10月
02
哈哈,你是不是准备心疼我三秒?
不会吧,你心疼的是这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儿?
害!我怎么忘了,人是会有代入感的,同病相怜的你,肯定不会把自己代入庖丁解牛的“史刀刃“,自动就代入不肯独立思考的”伸手要饭党“了……
“史老师您不是说,学习也是需要天赋的吗?独立思考也要特别的天赋吧?”
“天赋差异”这个东西,必须承认,谁无视这个,不是愚蠢就是别有用心。然而,“独立思考”不是专属于某些人的特别天赋,独立思考是人作为“人”的特质。
帕斯卡尔那句话,你们应该还有印象:“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人是脆弱的,像一根芦苇,风都能折断,雨都能打弯,一把火,就能烧得干干净净。但是,人能独立思考,思想由此诞生,这根芦苇就不一样了。古往今来,被摧残折断甚至被焚烧毁灭的“芦苇”不计其数,人类的历史仍然绵延不绝,文明仍能够薪尽火传,就是因为这一根芦苇它会思考。
“可是,青史留名的就那么些人,文明的进步普通人好像也没什么贡献,所以,应该不是每个人都能独立思考吧……”
应该是每个人都能够独立思考,而不能的,各有其后天的原因。如果青史留名、成家成圣才是思考的证据,那么你我都应该属于“植物人”了。追求独立思考并不是追求所谓“成功”,挣大钱娶美女高官厚禄光宗耀祖,只能证明他运气不差,并不能证明他独立思考,恰恰相反,许多人一旦开始了独立思考,就不会再以此为人生的目标。就像悉达多一样,经历了对自我追索,对世界的探究,亲身体验,独立思考,他看待世人,看法就变得大为不同了,既不再那么精明,也不再那么自负,因而也变得较为温暖,较为好奇,更富同情心了。
所以,你看看,你又思考反了不是?你刚才还没有进入到独立思考。
流浪者之歌
作者:赫尔曼·黑塞
译者:徐进夫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06月
03
“那么,应该说思考的深度各不相同,这个是天赋吧?同一个问题,有些人很容易就能思考到一定深度,而有些就是只能到表面。”
这回,你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说明你已经朝向独立思考出发了。但是,不同人思考深度的差异,并不是天赋差异所造成的,而是练习。
曾经,我说,读书与写作,之于我,就仿佛空气和水,这话听起来好像不太严谨,因为在我尚未识文断字,不会读书写作的时候,我是怎么活过来的呢?——我靠的就是,提问与思考。
提问与思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小婴儿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在提问了,“这是什么?这是可以喂饱我的,他们好像管她叫‘奶’,我饿了只要一哭,就会被送到嘴边”,“这是什么?我一用力它就能出现在我眼前,我再用力还能把他放进嘴里,我吮吸他我自己感到了一种力量,他们好像管他叫‘手’”……
当然了,我也只是模拟了一下婴儿的提问与思考,因为,在最初的最初,小婴儿到底是如何提出第一个问题,如何给第一个事物命名,何时界定的第一个物我之限,这我可说不清。
《圣经》上不是说,在婴儿未出母腹之前,就已经是一个活泼泼的生命了。所以《路加福音》里记载着,当以利沙伯一听马利亚问安,所怀的胎就在腹里跳动:“你问安的声音,一入我耳,我腹里的胎,就欢喜跳动。”以此为据,人未降生以前,便已熟悉了父亲母亲的声息,有耳可听,在认识这世界了。
HOLY BIBLE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版
圣经
汉译和合本
。。。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版本《HOLY BIBLE》若买不到,可以去当地教堂书店购买“口袋”和合本,或者下载“微读圣经”APP。
既然独立思考是人人与生俱来的天赋能力,那么随着年月的增长,人与人却有了霄壤之别。这结果,难道不是每个人应该自己负全责吗?
翻开史书,内外古今,可以成双成对彼此勾连地捉出许多人对局。
同样身处动荡的时代,殷浩落得个向壁书空,“咄咄怪事”,至死也不明白,“我为什么竟然不如那桓温?”(欲知详情,请戳这里:人之初,韶光莫负读好书)
而陶潜,却开卷有得,欣然忘食,北窗高卧,怡然自乐,凉风飒至,俨然羲皇上人。(走进真实完整的陶渊明,请戳这里:知来者之可追)
一千四百多年后,在大洋彼岸,瓦尔登湖畔,梭罗也同样一个转身,独居一湖,隐居两年,自耕自食,写成长篇散文《瓦尔登湖》:“过去和未来的交叉点正是现在,我就站在这个起点上。”
瓦尔登湖
作者:亨利·戴维·梭罗
译者:徐迟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06月
臣民如此,君王依然。
前面提到的悉达多太子,他本是父母引以为傲的儿子,将来要成为婆罗门之王,可是,当他一旦开始发问,“真我究竟在何处呢?”便走上了一条少有人选择的道路。他如饥似渴,在背叛中寻求得救之路,最终,露出佛陀的微笑,成为了释迦牟尼。
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Princeps),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0年,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被称为“神圣伟大”的屋大维·奥古斯都,纵览他的一生,走过多少曲折的道路,才从男孩变成男人,“用一生来看见自己生存的荒诞。”(斯通纳《奥古斯都》)
奥古斯都
作者: 约翰·威廉斯
译者:郑远涛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8年05月
04
“可是,您说的这些人,他们都不是普通人啊,岂不还是天赋异禀,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独立思考,对他们来说,本来就不同于我们。我们只想解决具体切实的小问题啊,比如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
“是啊,是啊,我只想知道为什么我这上新初一的孩子,开学两周来,在家做数学题正确率高,在学校里老师出的题一做就稀巴烂?怎么引导他在数学上独立思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先让我大笑三升!
你们啊,不要总是只盯着眼前三寸远的东西!
还记得“四象限法则”吗?(不记得了?记不清了?没听说过?戳这里,赶紧去补课:做勇敢父母,赴成长惊人旅)像你们这样,遇到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就心神不宁,折腾得鸡飞狗跳,像陀螺一样,被鞭子抽着团团转(陀螺?好熟悉啊,要不要复习一下:有这样一种人,绝望痛痒悲欢离合,所有经历都变成无价之宝,我就是其中一个)不能停下来思考,区分哪些是紧急重要的事情,哪些是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哪些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哪些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遇事总是蒙头燥脑,总是气急败坏,总是急着忙着去扑火,至于火源是什么,该如何处置,却全然不顾,你们家里势必总是着火。
遇到这样具体的问题,也必须要思考。
比如开学才两周的新初一的孩子,即便你仅仅只想解决某个小考的成绩没有达到你的预期这个问题——事实上,你凭什么去预期孩子?阶段测验的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好解决问题,合着你把它当成了展示个人才智的机会了?所以你一心想解决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没头脑不思考的典型,你思考的是一个愚蠢的假问题,你这么“思考”,除了扰乱孩子的节奏,打击孩子的自信,并且给自己添堵之外,良好的收益,微乎其微。
——好吧,退一万步,退到你这个愚蠢问题上来,你要解决它(不如说是解决你自己的惶恐焦虑),你思考的不应该是卷面上小测验的分数,而应该是分析分数的组成模式,丢分的是哪些,得分的是哪些,得失分的原因分别是哪些,然后,查漏补缺对症下药,心平气和,不控制不抑制,给孩子以自由,假以时日,必有改观。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你这是一个才上了10节初中数学课的孩子,数学为什么没学好的问题——这是得头脑多么懒惰的人,才会为此急吼吼啊!什么破问题——其实,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问题。
你完全无视孩子的成长,无视他作为一个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对新的环境,需要适应调整,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的,独立个体的自由,你就是害怕失控,你仍然像对待襁褓中的婴孩一样,简单粗暴,塞奶止哭,世界安静,心满意足。
你压根就没有想过,自由,有多么重要,你的孩子,要成长为一个自由的人,就像翻译哈耶克的《The Road to Serfdom》(大陆译为《通往奴役之路》)一书的著名学者殷海光所说的:“自由人是自主、自發,和自律的人。人而能自主、自發,和自律,這是人類文明高度發展底結果。”
你们看,作为一个普通人,能不能独立思考,这之间的差异,所带来的后果,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是天上地下。你们与其去琢磨孩子的思考,不如首先去琢磨你们自己的思考。作为成年人,如果丧失思考的能力,全凭本能去生活,生活就可以被你过成意想不到的任何一种糟糕的模样!因为你走在一条通往奴役的道路上。
通往奴役之路
作者:哈耶克
译者:王明毅 / 冯兴元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1997年08月
05
更何况,我们又生活在一个多么强大的时代!
时代的尘埃,已经一次又一次山一样摞在头上。
在这样的大时代,一个人的全部尊严,尤其不可能是名利钱财身份地位这些几乎随时可能丧失的身外之物——当然,即使是在小时代,这些也并不意味着就是,只是小时代更容易获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读一读那些记录大时代的文学经典,你就会认同我的话: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独立思考。
南北战争,对于美国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大时代。
在那样的时代里,那个名叫Scarlett的任性自私飞扬跋扈除了征服所有男孩子没有更高人生追求的女孩子,昨日还在舞会上颐指气使艳压群芳,一转眼就家破人亡颠沛流离,为了活下去,抢夺妹妹的未婚夫,为了养起一家人,嫁给自己鄙视的人,每一次婚姻都成为利益计算,这个庄园主的大小姐,粗粝生猛,杀伐果决。
可是,如果她始终凭借着这种动物一样的本能撕咬挣扎下去,文学史上,也就不会有这样一位乱世佳人。当她孤独而坚毅地站立在情感的废墟之上,面对错爱的结局,思考自己的人生,极力想办法阻挡住汹涌而至的痛苦,她终于获得了脱胎换骨的成长,所有吃过的苦,都变成了宝贵的财富,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贯穿她的筋骨灵魂: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乱世佳人
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
译者:陈良廷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2010年08月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又处于危机之中:理查德·尼克松,因水门事件,黯然辞去总统职务,越南战争正走向灾难性的结局……
在世人大多对美国的未来感到沮丧时,作为当代保守主义运动的思想导师,美国著名政治理论家、道德家、历史学家、社会评论家和文学评论家,拉塞尔·柯克,却满怀希望地期盼美国秩序的复兴,写出了《Roots of American Order》(译为《美国秩序的根基》)这部恢弘巨著。
柯克将这根基牢牢锚定在《旧约》中的先知时代,上下纵横三千多年,不无洞见地指出,从古希腊罗马到基督教的中世纪和宗教改革,西方历史的演变过程时时都在酝酿美国秩序的种子:耶路撒冷的信仰和伦理、雅典的理性与荣耀、罗马的美德与力量、伦敦的法律与市场,所有这一切都将融汇到由清教徒肇始的美国秩序之中:宗教信念派生出有秩序的自由观;有秩序的自由观派生出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则为美国经济、社会和个人活力的发挥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保障。
柯克念兹在兹的是,让美国保持自由和繁荣的那些永恒之道,而这些永恒之道就蕴藏在美国和西方文明的传统之中。如今,一个74岁的老人也以之MAGA.
美国秩序的根基
作者:拉塞尔·柯克
译者:张大军
出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8年06月
而在地球的另一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一九五八年),苏、中两个大国的文化界,曾经共同批判过一部厚厚的小说,《日瓦戈医生》。
这部小说,“献给那时一切美好和敏感的东西”,为其作者帕斯捷尔纳克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使其人身自由备受限制,两年之后,撒手尘寰。
这部小说,被称为“史上最伟大的爱情故事之一”,“书写了日瓦戈如何忍耐巨大的苦难,穿过死荫的幽谷,如何在貌似随波逐流的外表下,经历最壮阔的内心风景。战争、革命、迁移,不过是独白之外的背景声”(任晓雯),“他既没有顺应革命的洪流成为前沿斗士,更没有与邪恶的势力展开正面的交锋,他既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也不能救助自己的爱人。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在另一场看不见的战争——维护自己的心灵不为时代的风潮所左右的战争中,表现出了罕见的胆量。”(埃德蒙·威尔逊)
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在颠簸掳掠的大时代的车轮之下,将会产生多少行尸走肉!将会有多少人,如同罗得之妻一样,哪怕背后的硫磺与火,烧窑一般,却仍留恋罪恶的索多玛,不听天使的警告,一回头便化作盐柱。
日瓦戈医生
作者:帕斯捷尔纳克
译者:蓝英年 / 谷羽
出版: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5年04月
06
啊,未来,我从对于过去的记叙,从激动得双手颤抖的现在,向你走来了,我跨上了你的马鞍。你将在尚未造起的城楼的旗杆上升起什么样的新旗帜欢迎我?你将在我过去喜爱的城堡和花园里怎样燃起劫掠的硝烟?你安排了多少黄金岁月?你是难以驾驭的,你预报了须以昂贵代价去获取的珍宝,你是我要去征服的王国,未来……
啊,这是多么优美而又激动人心的语言!如果丧失了独立思考,你将如何去诠释这背后的蕴涵?凭什么,信过去已有之事,靠什么,盼望不可逆料的未来,此时此世正在经历的磨难,又如何获得力量,去爱?
“我希望它们被看成是现代人的祖先家系图,在其中的每一张脸上有我们身边人们的某些特征,你们的,我自己的。”——伊塔洛卡尔维诺,1960年6月。
不存在的骑士
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吴正仪
出版: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04月
这,就是生活。
正如伍尔夫所说的,“生活并不是一幅幅匀称地装配好的眼镜;生活是一圈明亮的光环,生活是与我们的意识相始终的。包围着我们的一个半透明的封套。把这种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不论它可能显得多么反常和复杂——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尽可能少羼入一些外部杂质,这难道不是小说家的任务吗?”
在那部将诗歌戏剧乃至音乐等多种文艺形式融为一体的杰出的作品《海浪》中,伍尔夫成功地揭示了人生瞬间的深层内蕴,它“简直成了一首长诗。六个人物用变化的诗句讲着话,中间插入一些抒情的默想。是诗吗?更正确地说,是一部清唱剧。六个独唱者轮流念出辞藻华丽的独白,唱出他们对时间和死亡的观念。”(莫洛亚)
海浪
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曹元勇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05月
死亡,啊,死亡。
“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林前15:55-56) 死亡,是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难题,在大时代里,没有信靠的人,惶恐不安,站立不稳的人,左右摇摆。
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中,长命百岁成为一种病态的执念,丢掉人的尊贵,抓取兽的罪性,扭曲如虫,丑陋如虺蛇,没有得救的盼望,只要能活下去,一切都在所不惜。吃喝拉撒睡,被奉为最高的道德追求,贪婪狡诈,苟且怯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寿长如龟,生在古墓,做一个活死人,活得再久,除了浪费粮食,制造粪肥,又有何意义?
他们会说,“想得太多,自寻烦恼,难得糊涂,上善若水。”却不知,那些低级的烦恼,恰恰因为不知思想为何物,糊里糊涂度过一生的人,不过是一潭死水。仿佛得到了长生,实际从未活过。
Irvin D. Yalom(欧文·亚隆),是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心理治疗界公认的大师、纽约时报畅销小说家,著有《爱情刽子手》、《当尼采哭泣》等畅销心理小说,以及《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日益亲近》等心理治疗经典。
在《Staring at the Sun: Overcoming the Terror of Death》(译为《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一书中,七十五岁高龄的欧文·亚隆,以一位普通老者的身份对内心的死亡恐惧进行了自我表露和深刻剖析,探讨人们心中普遍存在却又被长期否认和压抑的死亡恐惧:“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这,就是所谓的,“让最深沉的痛,写最温柔的诗。”
直面骄阳
作者:欧文·亚隆
译者:张亚
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5年03月
2019年,美国当地时间1月17日,美国当代最广为人知且备受尊敬的诗人之一,玛丽•奥利弗(Mary Oliver)因淋巴瘤病逝于家中,享年83岁。
奥利弗曾在她的诗歌《当死亡来临时》中写道,“当它结束时,我想说:我的一生/是一个嫁给惊喜的新娘。”(When it’s over, I want to say: all my life/I was a bride married to amazement.)
长年隐居山林的玛丽·奥利弗,创作多以山野自然为对象,被称为美国当代的“归隐诗人”。1994年,59岁的她出版了《诗歌手册》。在这本书中,奥利弗以一名教师的热情、一位诗人六十年写作践行而来的智慧和常识,从声音、意象、诗行、节奏等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首诗是如何写出来的。
她告诉我们如何读诗、写诗,为什么读诗、写诗,并用微距为我们分析一首诗为什么了不起,以及作为一个诗人如何锤炼技艺,如何建立写作的纪律。
就像她的这几句诗:
无论
你想叫它什么,它是
快乐,它是进入火焰的
另一种
方式。
——玛丽 · 奥利弗《日出》
诗歌手册
诗歌阅读与创作指南
作者:玛丽·奥利弗
译者:倪志娟
出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0年09月
是的,“它是快乐/它是进入火焰的/另一种/方式”,身处什么样的时代,都不可怕。
如果我们珍视,我们作为一根思考的芦苇的尊贵,持续成长,加增智慧,知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虔敬忠诚,满怀敬畏,历经深山幽谷,险滩激流,烈火暴雨,也必得安慰。
当死亡来临之时,或许,也能像奥利弗那样,说:“我是新郎,将世界带入我的怀抱。当它结束时,我不想知道。”
07
“啊,史老师,思考,真奇妙啊!我感觉我过去白活了!我原来一直是个植物人……”
“史老师,这些书真好啊!可是我们自己能读懂吗?您给我们讲讲吧!”
亲爱的朋友们,在未来的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像老牛一样,埋头耕耘,体验大地,启幕“柔慕教育体验大地读书会”,一起读书吧!读书吧!读书吧!
“纳尼?史老师,您这又是憋了一个大招?”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还真被你说中了,就像之前的“中华古典文化项目”(欲知详情,戳这里,看该项目的规划书:跟史金霞老师,学好古典文化做现代中国人)久经酝酿一样,这个”柔慕教育体验大地读书会“,我也是老谋深算了很长之间啦!
一转眼,鼠年已经数到九,再有三个月就步入牛年了呀!
在牛年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让我们,晴耕雨读,体验大地,温柔谦卑,饥渴慕义,承受地土,必得饱足!
“史老师,这个‘柔慕教育体验大地读书会’我们是要系统地进行下去吧?”
对!
这是第一季!
每季14本各门类经典好书
14个关涉人生要义的主题
一个月精读一本,一个月直播一次
我们将一季一季走下去
这是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自由思想,独立思考
丰盈生命,砥砺精神
洁净心灵,高贵人格
锤炼意志,坚强勇力
将世界带入我们的怀抱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作者:米切尔·恩德
译者:李士勋
出版: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03月
“柔慕教育体验大地”读书会
第一季
过去和未来的交叉点正是现在
我们就站在这个起点上
每讲具体直播时间待定
届时请关注CC课程节目单及微信群通知
咨询详情请加小叶老师QQ号2647985248
第一讲 想象: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第二讲 追寻:流浪者之歌
第三讲 守护:瓦尔登湖
第四讲 捍卫:美国秩序的根基
第五讲 热爱:乱世佳人
第六讲 表达:海浪
第七讲 思想:通往奴役之路
第八讲 胆量:日瓦戈医生
第九讲 虔敬:路加福音
第十讲 忏悔:奥古斯都
第十一讲 看见:不存在的骑士
第十二讲 面对:直视骄阳
第十三讲 逻辑:简明逻辑
第十四讲 诗歌:诗歌手册
即日起,预售拼团购!
三人团购,立减1667元!
这一季读书会后,你将再也不会问诸如
“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
这样的问题啦
2020年9月18日于芝加哥
购买捷径
请扫下图二维码
延展阅读
请上下滑动
史金霞丨有这样一种人,绝望痛痒悲欢离合,所有经历都变成无价之宝,我就是其中一个
河南六年级贺阳妈妈丨我选择的老师是上帝创造的独一无二的,我们不会再遇到第二个!
假行家丨课程内容不断变化,考题亦非静止,只有能力才是硬道理……
家长作业合辑二丨所谓陪伴,就是家长与孩子彼此接纳欣赏鼓励成全成长,各自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来!
家长作业合辑一丨这样子的拼爹拼妈拼爱拼智慧,孩子想不成材都不可能!
上海初一大帅锅妈妈:这个害怕语文的孩子,两年努力,从40几终于考到86,全班第一!
苏州初二乐乐妈:再次回放了史老师的家长课我总算拿到了“家长上岗证”
直接点击上图
即可了解史金霞老师系列家庭文化交流项目
各项目规划书及指南等详情
史金霞
微信公众号:体验大地(sjxtydd)
新浪微博:@苏州史金霞